- 溥心畬的微年表(年譜)|西山逸士
- 細心 珍藏名家字畫|誠心 肯出高價錢
- 張大千先生|年表年譜
- 孫文|博愛與天下為公
- 豐子愷|流光中不失童心
- 張大千|近代國畫巨匠 獨創潑墨山水
- 溥儒(溥心畬)|嗜愛螃蟹的王孫逸士
- 溥心畬的微年表|西山逸士前
- 于右任|太平老人 推廣草書
- 傅斯年|捍衛學術自由
- 胡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新青年
- 閻錫山|將軍 行政院長
- 齊白石|純樸實真的書畫大師
- 吳昌碩|巨幅書畫 金石專家 篆書奇古
- 林語堂|Lin Yutang 京華煙雲
- 謝稚柳|書畫鑑定家也是書畫家
- 徐悲鴻|融貫中西 畫馬展現浪漫愛國情操
- 梁實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
- 黃君璧|蔣宋美齡之師 尤擅白雲飛瀑
- 黃冑|筆墨當隨時代 畫驢一絕
- 董作賓|甲骨文學大師
- 臺靜農|文學史家 隸楷行書皆好
- 劉文西|西安人民藝術畫家
- 蔡元培|奠基近代教育與科學
- 錢穆|教育家與國學大師
- 宋文治|近現代文人山水畫家
- 林散之|寫草書必讀書帖
- 台北· 故宮· 人|胡驍
孫文為何又稱「中山」、「逸仙」?
本文節錄自:黃季陸撰序文《孫中山先生與蔣中正先生》近代中國社出版
中華民國國父孫先生(1866―1925)名文,字載之(乃自取「文以載道」之義),譜名德明,幼名帝象:18歲在香港受教會洗禮時署名日新(乃取自「日新又新」之義),業師區鳳西墀據粵音「日新」為改號曰「逸仙」,自是中西師友皆以逸仙稱之,漸以此號揚於國際;32歲至日本投宿旅邸時,日籍友人為掩護革命領袖行蹤而代署「中山」,先生旋奮筆續一「樵」字,示為中國山樵,後亦於函箋自署中山,國人遂以中山先生稱焉。孫文生平
孫文先生以清朝同治五年丙寅十月初六,誕降於廣東省香山縣(今名中山縣)之翠亨村,其先世本中原望族,自唐末屢遷,歷江西、福建,至明初入粵;明末有入粵第十一世祖鼎標公參加反清義師,兵敗後自紫金流徙,凡四代三遷,而於乾隆中葉始定居於翠亨村,自是遂耕讀其間。孫文先生蓋南遷入粵之第十八世,居翠亨村第五世也。其高、曾、祖三代均業農,父達成公早歲務農嘗致小康,後遭時難中落而出外勞工,後復返裡重振舊業;至三十三歲始成婚,取楊氏,生子女三,長子德彰,名眉:次子德而,名典,早殤:先生其季也。孫文先生七歲入私塾,凡七年而畢經業。時其長兄德彰先生在檀香山墾牧有成,獲當地政府特許招從華人前往助墾,母楊太夫人亦亟電一睹其事業,遂獲父達成公之允諾,侍母隨搭載運移民赴檀之輪船前往。孫文先生本「志窺遠人,性慕新奇」,此行「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濶,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其影響於畢生志業者至大。抵檀未久,太夫人回國,先生獨留。初,德彰先生命入所營米店佐理商務,雖稍習即通,然志不在此:長兄知其有志於學,乃使進入英人所設之意奧蘭尼書院Iolani School)就讀。
孫文受洗成為基督徒
己卯(一八七九)年孫文先生十四歲時事也。先生中文基礎已具,初學英語,先事觀察靜聽凡十日,自以中英文相較之,頗有獨特會心。及至十日後展開學習,以讀以寫,進步極速,且尤以英文文法之領會勝於西童。三年後卒業時,於數百學生中,獲夏威夷王親頒英文文法優勝獎,華僑引以為榮。蓋當時夏威夷猶獨立之國也。旋入檀島最高學府奧阿厚學院Oahu College),此校為美人所設,保教會學校。先生本意於畢業此校後赴美留學,乃因在校受牧師薰陶欲受洗入教,長兄顧慮父母斥責,並認為先生所受西洋教育已足敷用,命輟學回國再治國學,先生這於癸末一八八三)年夏離壇返粵,時十八歲也。然仍於當年之多,在香港與摯友陸皓東同時受洗於基督教「公理會」。陸皓東者,先生同裡之幼時玩伴也,小於先生二歲,聰慧多才,素治國學,而志窺遠大一如先生。茲久別重聚,尤對先生博學多聞之新知傾心,二人日逐同遊於鄉裡,隨在而思改革習俗「破除迷信」,竟致毀及神像而為鄉人所不諒,乃相偕離鄉赴香港,先生入拔萃書院治英文,皓東則受洗於教會之後轉往上海求學。此少年行徑固不足為訓,觀先生爾後重視信仰自由與堅守政教分寸,即知其未自以為是也。翌年甲申(一八八四)春,先生轉學香港中央書院(Central School),該校以溝通中西文化為宗旨,專研讀中、英基礎文學:先生於此研究凡兩年餘,以國學與西學互證,乃對中國經史之學益多領會發明,而融會貫通矣。自是而研讀國學益勤,遂成其湛深。同年夏四月,奉父母之命返鄉,娶盧夫人慕貞。多十月,應長兄德彰先生函召,再赴檀香山。蓋以前歲長兄為其信教事命其返鄉,行後頗以責弟過嚴為悔,乃撥財產一部分作先生求學上進之資:近則接父書得知先生毀瀆神像,不容於鄉,特召往切責之,並命辦理退還財產手績,同時留在身邊佐理商務,以便管教。先生遵其意退還贈產,而不肯留檀,自向師友籌資返粵。德彰先生聞其行,復大悔,即以钜款寄父,以助先生向學,頗具苦心也。
行醫救國 成立興中會
孫中山先生既以「醫國」為志,此際行醫即其志開拓之時,遂借醫術而廣事交結,粤省官紳既多往來,社會辜眾亦漸慕仰。此時舊交志士陸皓東、鄭士良、尤列、陳少白、程耀宸、程奎光等相繼來聚,「驅除韃虜、恢復中华」之宗旨遂眾議而僉同矣。甲午年(一八九四)之春,中、日之間有事於朝鮮,先生觀察大局有變,慮滿清腐敗無以應之,徒致國危民困也。時李鴻章以漢人承擔重任,且為「洋務運動」主持者,並亦為香港西醫書院之名譽贊院之名譽贊助人,先生欲有所匡救於時,乃作書上致之,期李能恢擴宏圖,勤求遠略,自「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之大經大本致力,勿徒羡「堅船利砲」而舍本逐末。書上,李未能納,惟為發「農桑會籌款護照」一紙:亦見其不拒之意。先生遂偕陸皓東逛京、津,復溯長江入武漢,以觀察形勢,預為他日建旗倡義、再造中華之計。乃秋,中日戰起,清軍屢敗,先生視時機已至,乃再赴檀香山,欲糾合海外華僑,組黨日(陽歷十一月二十四日),興中會遂告誕生。先生創立興中會,明揭振興中華之宗旨,同時凡入會者均秘誓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之目標,並以選舉方式推定正副主席與職員,其組黨目的與組織精神於此可見。成立會參加者二十餘人,會後繼續加入者又近百人,至年底會員總數達一百二十六人。先生方擬前往美洲發展組織,而國内同志以中日戰事激動民心反清,函促先生速歸以應變局,乃中止美洲之行,即偕同志返國:為籌起義經費,除在檀同志依章所納會費與股銀外,其長兄急售畜牛一批相助,鄧蔭南更盡售其農場所有以示追隨先生革命,義無返顧。先生於乙未(一八九五)年初,自檀香山返香港,經日本横濱時,向僑胞演講驅滿救國。橫濱華僑小販陳清聞及,走告僑商馮鏡如、馮紫珊、譚發等人,馮等皆爱國反滿者,即由譚前往相遨;先生以船開在即未便登陸,乃付與興中會章程,託轉馮等廣為宣傅,並望照章設立支會。且告以此行返國,即謀起義。陳清聞此,未久即請於馮鏡如助以旅費,返香港追隨先生。先生抵香港后,聚晤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鹤齡、尤列等,籌立興中會總部以進行國内起義。時有楊衢雲、謝纘泰等人先已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為宗旨創立「輔仁文社」,孫中山先生以志業相近,遂與接洽,衢雲等欣然同意舉全社併入興中會:於是租定總會所一處,託名「乾亨行」,即於正月二十七日正式成立興中會總會,與會者皆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並改訂章程,發布宣言,積極籌備舉義,以干部會議決定:先攻取廣州為根據地,並採用陸皓東所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為起義軍旗,即分工展開各種活動。
倫敦之難 革命領袖聞名歐洲
孫中山先生在美宣傳革命之時,已受滿清駐美公使密偵跟踪:赴英之際,駐美公使並以其船名、船期與登陸港口密电駐英公使。因是,先生抵英之后,即在滿清駐英使館所雇偵探嚴密監視之中。八月二十六日晤康德黎於倫敦,並訪業師孟生博士,均告戒慎防滿清使馆暗算,先生大笑置之。至九月初五,果被清吏誘禁於清使館内,凡十三日之久,歷經險危,終得康德黎與孟生二師營救脫险。先生以英文著「倫敦被難記」(Kidnapped in London)發表,中國革命領袖之聲名自是傳揚於全世界。倫敦脱險后,先生暫留歐洲,從事政治風俗之考察,並結交其賢豪。以大英博物館藏書豐富,每日前往閱讀連續半年之久,對於政治、外交、法律、軍事、礦業、農取精用宏,乃「取民生主業、畜牧、工程、經濟,均作細心研究,因而於联然全局中取精義以與民族、民權問題同時解決」,為一勞永逸之革命目標,「此三民主義之主張所由完成也」,殊可視為人類思想史上之大事。
中國第一位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先生為中國有史五千年來之第一位由選舉產生之元首,以「天下為公」之心,行「公僕」「服務」之事,就任以后,首即通電各省選派來京組織參議院,以為國家最高民意機構:繼依各省代表會所訂「臨時政府組織大網」,提出各部總次長名單,經民主程序而組成政府: 迨參議院正式成立,即提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案,經制定公布而為國家基本大法:並先後頒令改革社會惡習,滌蕩專制舊污,保障人民權利,整飭政治風氣,及籌設國史院,撰輯建國史。凡此種種,皆為民主奠樹初基,為民國鞏固基礎,規模宏遠,懿歟稱盛。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四月,國會議決取消軍政府,依中華民國法統組織正式政府,並舉行大總統選舉,先生當選,於五月五日就任。按此次選舉,實遵約法,為中華民國正式政府,亦為正式中華民國大總統,考諸議案、通告、對内對外宣言皆然。民國十二年,先生經香港、上海,復取道日本,所至均發表對國是主張:在日本神戶並講演「大亞洲主義」,勸告日人發揚東方王道文化精神,勿為西方霸道文化所誤。歷二十餘日行程,於十二月四日抵達天津,以嚴寒中奔波勞頓致病,暫留就醫。除夕之日,抱病入京,以晝面談話致意同胞曰:「兄弟此來,不是為争地位,不是為争權利,是特來與諸君救國的。」並言救國之道,當俟病痊向國民詳述。遂即延醫會診,斷為肝病。惟先生時時為國勞心焦思,未能静養。
民國十四年(1925年三月十二日,孫文先生不幸逝世於故都,享年六十歲。孫先生為求中國之自由平等,致力國民中革命達四十年,而大業未竟,遺命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輯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並諄囑將其最近所主張之「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兩事,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蓋此乃對内喚起民眾、對外争取平等之起點也。先生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原配盧慕貞女士所生一子科、二女金琰、金琬均已長成自立:繼配宋慶齡女士嫻婉好學,乃囑以所遺書籍、衣物、住宅付之以為紀念。
國父的「博愛」與「天下為公」
民國29年,四月一日,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孫文(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國父孫文常以「博愛」與「天下為公」書以贈人,即其心其志之所在,亦其學其思之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