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溥心畬的微年表(年譜)|西山逸士
- 細心 珍藏名家字畫|誠心 肯出高價錢
- 張大千先生|年表年譜
- 孫文|博愛與天下為公
- 豐子愷|流光中不失童心
- 張大千|近代國畫巨匠 獨創潑墨山水
- 溥儒(溥心畬)|嗜愛螃蟹的王孫逸士
- 溥心畬的微年表|西山逸士前
- 于右任|太平老人 推廣草書
- 傅斯年|捍衛學術自由
- 胡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新青年
- 閻錫山|將軍 行政院長
- 齊白石|純樸實真的書畫大師
- 吳昌碩|巨幅書畫 金石專家 篆書奇古
- 林語堂|Lin Yutang 京華煙雲
- 謝稚柳|書畫鑑定家也是書畫家
- 徐悲鴻|融貫中西 畫馬展現浪漫愛國情操
- 梁實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
- 黃君璧|蔣宋美齡之師 尤擅白雲飛瀑
- 黃冑|筆墨當隨時代 畫驢一絕
- 董作賓|甲骨文學大師
- 臺靜農|文學史家 隸楷行書皆好
- 劉文西|西安人民藝術畫家
- 蔡元培|奠基近代教育與科學
- 錢穆|教育家與國學大師
- 宋文治|近現代文人山水畫家
- 林散之|寫草書必讀書帖
- 台北· 故宮· 人|胡驍
宋文治|簡介與賞析
宋文治(1919-1999),現代畫家。江蘇太倉人。早年從張石園學習山水,後得陸儼少指授並拜吳湖帆為師。宋文治1951年入江蘇省國畫院受傅抱石影響,宋文治致力於山水畫創新。其早年作品風格疏秀;宋文治中年筆墨勁健,意境靈奇,時代氣息濃郁;晚年變法,嘗試沒骨潑彩,格調清新,意境空蒙迷茫。曾任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美協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等職。出版有《宋文治畫集》《宋文治作品選集》等。
海華堂高價收購宋文治書畫作品,請與我們聯繫。
本文節錄自《中國近現代明家畫集》人民美術出版社 郜宗遠一略述宋文冶先生藝術生涯60年
在長江入海口的南岸,有一座風光秀麗的歷史文化名城,婁江從城中緩緩流過,她歷史悠久、經濟富庶、地肥水美,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歷代的統治者都以此作為糧倉,故稱太倉。太倉這塊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許許多多著名的書畫家,堪稱書畫之鄉,元代就有朱叔重、瞿智、王履等名垂畫史;明代周位、夏昶、仇英著稱於世;清代王時敏、王鑒繼承了前人的傳統首開婁東畫風,以山水畫名冠大江南北,王原祁承前啟後在藝術上有新的發展,加上虞山(常熟)的王翬畫名益重,以上四位稱為“婁東四王”;近代畫壇巨擊朱屺瞻也是太倉人。
1919年10月,太倉城裡又一個嬰兒呱呱墮地,此人便是中國當代畫壇成就卓著的宋文治先生。幼年的宋文治是不幸的,自降生就失去雙親,依靠養父母在城西開一六小店為生計,因經營不善、市景不振而敗落,過著清貧的生活。但他天生聰敏,自幼就對繪畫有著特殊的天資。小學時他的美術課成績列第一。當時學校開設的水彩、寫生等課程成績總是第一,他的畫被選送參加國際兒童畫展。從此萌發了他對美術的興趣,時常借(芥子園畫譜》臨墓山石、樹木、梅、蘭、竹、菊,開始自學中國畫,受婁東畫派的影響開始模仿“四王”的山水畫,尤其是王時敏和王原祁,對宋文治後來的山水畫具有一定影響。因家境不濟,無力繼續求學。1935年,17歲的宋文治經人介紹到上海的一家廣告社做學徒,學習美術字、裝潢設計,開始接觸一些西方的美術知識與技藝。
30年代的上海已經發展成為世界大都市,東西方的文化在這裡猛烈地碰撞,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繚亂。法國印象派油畫、英國的水彩畫、德國版畫、日本畫,當時極為活躍的海派畫家賀天健、錢瘦鐵、吳湖帆、鄭午昌、張石園、汪亞塵、豐子愷、朱屹瞻與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等繪畫大師的作品走馬燈般地在大新公司、永安公司等各家畫廊、展廳裡相錯展出,都給宋文治提供了極好的學習、觀摩的機會,每到假日,他就泡在這些地方。前後一年半的時間,對年輕的宋文治來說就等於上了一次大學。
宋文治| 時代與繪畫
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軍大舉人侵,不上海淪陷,殃及江蘇。宋文治返鄉,在太倉任小學美術教師,用大部分時間勤奮習面。1941年得親友資助,考取蘇州美專,開始正規,系統地學可西洋透視學,色彩學及素描等美術課程。因天資加勤奮深得校長顏文梁先生的賞識。秋因日軍入侵,被迫停學,又返鄉教美術。其時專程赴滬求教同鄉前輩畫家朱此瞻先生。瞻先生當時已是滬上名流,二人交談投緣,朱當即題水疑花開精品二幅此後60年,師生二人關係親密。1944年春宋文治先生與表妹楊冰結為優個,直至1997年楊冰女士逝世,近半個世紀二人感情甚篤。抗戰勝利後,宋文治經人推薦任太倉民教館館長,負責全縣的美術、體育活動。
1947年經太倉唐祥伯先生介紹到安亭師範任美術教師。在安亭一任就是十年,生活相對比較安定。在授課之餘經常赴上海求教于朱屹瞻先生,後經朱老介紹拜海派名家張石園先生為師,開始有系統、有目的地研究“四王”山水。一次偶然機會,宋文治先生見到陸儼少先生的作品,費歎不已。三次去南翔拜訪陸先生,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見到陸儼少,從此二人過從甚密,常在一起談畫論藝。陸儼少對宋文治以後的藝術道路有很大影響。1949年他的創作欲望和對中國山水畫的深層次的探索。這時經陸儼少先生介紹又拜上海名家吳湖帆先生為師。宋文治先生在30歲時就先後以朱帆瞻、張石園、陸但少和吳湖帆四位名家為師,可以看出宋文治先生對老一輩先生的崇敬和仰慕,對不同藝術風格的博採眾長使這一時期宋文治的繪畫有了長足的飛躍。在這期間創作的(桶江放筏》、黃山松雲》入選第二屆全國美展,從而使他在新中國畫壇上嶄露頭角。(桐江放筏》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幅推陳出新的作品,這幅畫跳出了傳統山水畫的題材和程式即用傳統中國畫的筆墨來表現新的社會、新的生活、新的人物。這是因為宋文治先生第一次走出畫室,走到大自然的真山、真水之中,把他在蘇州美專學過的寫生本領,運用到創作實踐之中。旅行寫生是宋文治先生創作上不可分割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宋文治|廣博多才 獨特風格
50年代後期因在藝術創作中的成就,宋文治先生被選調到江蘇國畫院工作。江蘇國畫院是繼北京畫院、上海畫院之後我國成立比較早的畫院之一,金陵畫派的傅抱石、錢松雖等一代大師雲集南京。宋文治先生與諸名家經常請益、學習,共同作畫,受益匪淺。加之當時那種特殊年代,他們要經常深入生活、深人基層,文治先生在此期間創作了一批佳作《南京石油化工廠)、劈山引水、京口新貌》、《錦屏山磷礦》等。
1960年初江蘇國畫院正式成立。是年9月博抱石、明率領的江蘇省中國畫家到廣東,潮南陳西等六省訪問號生行程二萬二千里。當過學校總務主任的宋文治先生在這飲煞行寫生訪問中負責後動,進行聯給並的時博抱石先生及亞明先生抓作品的觀牌交證。這歡社站,寫生在當時美術界產生了接大的融響,求文的先生的藝術境界產生了一個質的飛躍。他打破中國畫傳統的構圖形式,並把西方的水彩、水粉的用色技法酸入中國畫之中,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華嶽參天、山川巨變)、山城秀色)及廣州造船廠)等都是這次社遊的代表作。這之後的二三年他繼續整理寫生,創作了《韶山、《紅岩》《棗園秋色》、(杜甫草堂》及(峨眉山公社食堂),宋文治的成就引起當時中國畫壇的注意,全國各大報刊、各出版社紛紛發表、出版宋文治先生的作品。讀宋文治先生的畫,總有清新感,傳統的筆墨在他的作品中運用自如,但不乏寫生的功底和藝術的提煉。
我以為真正形成宋文治風格還是60年代以後開始創作反映江南水鄉、太湖風光等題材的畫。他以清新的筆調,完美而獨特的構圖,獨具匠心的構思以及班斕的色彩把人們抓住,使人流連,讓人過目不忘。其代表作江南春潮》、太湖之濱》等一一淡淡的青綠色的山和水,雲霧之間用淡墨烘染,粉紅色與白色相間的桃花,活靈活現的一幅江南景色一一日出山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愛江南?詩如畫,畫如詩,詩畫交融在一起,這就是宋文治風格。錢松雖先生曾這樣評價過文治先生的作品:“文治同志的作品所以能於人新的而美的感受,一方面是由於他深人生活的結果,另一方面是由於他街研國畫傳統的結果。對一個畫家來說,批判地繼承傳統是十分重要的:認真地學習傳統而不被傳統所束縛尤為重要。傳統結進去不容易,結了進去再跳出來也不容易。一般講來,青年人多苦於鉗不進,老年人則常苦於跳不出,不論結不進或跳不出,都是由於對傳統認識不夠,也可以說是作者對時代的責任認識不夠。”文治先生正是能結進去也能跳出來,對傳統技法運用自如,又能敢於承擔時代責任的人。眾所周知十年動亂”對當時每一位稍有點名氣的藝術家都是災難,但每個人都以不同的心態於以對待、
1979年4月北京榮寶齋和香港集古齋在香港聯合舉辦了“金陵八家畫展",細心的人可以看到宋文治先生參展中的化點有了變化。這種變化一變就是十幾年,如果沒有對藝術近乎於“癡迷”,如果對藝術創作沒有一個極認真的大度,如果對傳統的中國畫技法沒有紮實的根底,如果對西洋畫的技法沒有充分的瞭解和掌握,這一變法是學持不下去的,就是堅持下去也不會獲得成功。宋文治先生正是具備了這些條件,他成功了。他常講,要敢工否定自己,但不能輕易否定他人,如果抓住自己已取得的一點小小成就不放,那麼他就成不了大器。
這一時期,宋文治先生以極大的熱情、旺盛的精力、認真的態度,在國內外舉辦了一系列的畫展,創作了大最精彩之作。他頻繁地往來於世界各地,其名氣也與日俱增。他的作品日本、新加坡、美國、香港等國安和地區各大美術館均有收藏。中國美術家協會於1981年在中國美術館主辦“宋文治畫展”,期間中國美協副主席葉淺予先生主持了畫展座談會,當時首都許多新聞媒體紛紛發表評論,給北京畫壇帶來一股清新。人民美術出版社同時出版了《宋文治畫輯》,江蘇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宋文治山水畫集》。1985年,江蘇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成立,宋文治當選為副理事長。南京大學東方藝術中心聘宋文治先生為終身兼職教投。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推選宋文治先生為理事。
他博學、多藝,畫不必多述;古今中外、政治、哲學、文學、歷史,諸多知識瞭解甚精,尤其他對西洋畫史更精通而且還有許多獨到見解。他談馬蒂斯,談雷諾瓦、凡高、塞尚,也談畢卡索;談他們的藝術思想,談他們的人生,也談中國畫需要吸取西方藝術的營養、借鑒西方,但不能照搬照抄,這就是洋為中用。在當今高速發展的時代,中國畫要生存、要發展,不能舉守陳規,傳統不能丟,外來的東西也不能排斥,正是:“四王”的畫對筆有嚴格的要求,一絲不茍,今人學習他們,可打下傳統繪畫的深厚基礎,但絕不能一味追尋“四王"陳陳相因!要領會它、掌握它,運用它的長處,推陳出新。我們要吸取西方繪畫藝術的營養,為中國畫所用。同他接觸,無論是交談,還是看他作面,每每都有收穫。他經常同我談到他的幾位恩師吳湖帆、張石園、朱帆瞻、陸儼少。每當談起,他都充滿感激之情,充滿欽佩之情,可謂一日之師將終生不忘。他也經常講起同傅抱石、石魯、錢松孟,李可染、謝稚柳、程十髮、亞明等大師的友誼,與他們在一起的鐵聞趣事,使我這個院輩人對上一代大藝術家的人品、德行及對藝術的追求油然敬佩,也表現出宋文治先生的品格。